起重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起重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科学家就该吃饱了撑的

发布时间:2020-07-13 18:19:13 阅读: 来源:起重钳厂家

“学术的贡献是需要时间来回答的。做研究才是研究者的本分,我希望能安心做好。”这就是许彬回复给《新民周刊》记者的邮件。

1月下旬,一则“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佳成果”的新闻,打破了许彬的宁静。她的邮箱里一时充满了各路媒体的提问。作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1位专职教授中唯一的女性,60后许彬对此淡然处之,依旧做着她的本职工作。

2014年12月24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官网发布《2014年最佳:如何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的消息,称“首次通过对人类玩石头剪刀布游戏的大规模测算,揭示一个可以用来提高胜算的隐蔽模式”。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如今,该项研究之成果,一朝闻名天下知。2014年12月25日,“石头剪刀布”还入选了英国BBC“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

“无厘头”科研风波

“吃饱了撑的。”浙江本地媒体甫一发布此消息时,获得的第一时间回馈竟然大多是不屑与谩骂。据统计,新浪新闻转发剪刀石头布研究被提名的消息后,多达1万余条的跟帖评论中,仅有2%是好评。发差评者,或认为该项研究纯属没用——即使大家掌握了制胜策略,也不会去玩这种小孩的把戏;或认为无聊——高校教师搞这种无厘头的研究,纯粹是浪费钱——据《新民周刊》记者调查,该项目研究经费为20万元。

引发风波的,是一项原名为“可控实验社会博弈系统中一些非平衡统计物理问题”的科研项目,该项研究报告达21页,标题是更加通俗易懂的名称“石头剪刀布”。作为一项跨学科项目,从花销上来说,确实所费不菲。

在“石头剪刀布研究”之初,研究团队征集了360名大学生,分成12组,让大学生们对着电脑做300轮“石头剪刀布”游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每轮的输赢和总的输赢情况。实证研究一直持续到2014年3月。

单从研究本身看,亦有学界人士表露出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这个研究更多是人类行为、思维惯性的研究,只有在人的因素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引入数学模型。“每个地方的人的行为、风格都不一样,男性、女性也很可能不一样。”

在北京工作的一位博弈论和人类行为研究分析师尼尔斯·菲尔则表示,博弈论是很重要的研究,其最主要需要突破的问题是如何判断认知偏见是怎样影响人决策的。菲尔认为,这次研究的假设并没有问题,即人在玩剪刀石头布的同时,带有“认知偏见”——往往会重复自己赢了的策略。而从研究角度说,“认知偏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其研究意义并非只是在剪刀石头布上,而是在更广泛的人类行为上,“剪刀石头布之外,聪明的做市场的人会利用认知偏见来影响消费者行为,或操纵人们的感受”。 但是,他认为,研究的假设虽然没有问题,但研究本身并没能很好地验证这个假设,“结论有点牵强,是基于不公平又不实际判断的”。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外籍副教授约翰·斯坦贝格认为,这并非是突破性的研究,但其内容本身是有趣,有价值的。

“如果按照纳什均衡理论,整个系统中,石头、剪刀、布出现的行为次数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各占1/3。”周海军在2014年5月5日的报告中,曾如此说。所谓纳什均衡理论,是1950年由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通过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点。但周海军报告中提到,他们得到的数据是——每经过35轮游戏,在从“石头”到“剪刀”到“布”的顺序上,整体的行为选择会有弱的定向偏转现象。“这是纳什理论无法解释的。”周海军说。

著名科学作者Ed Yong,曾经在博客上介绍过这样一项关于剪刀石头布的科研结果。这项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在玩“剪刀石头布”的时候,人们并非随机“出牌”,之前的步骤以及其他人的行为,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简单但有趣。”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对该研究评价称,这是一项简单的博弈理论研究,但又不是简单地得出纳什均衡结论,往后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是“干货”不是游戏

面对社会的质疑,周海军说:“公众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对的,他们的批评说明他们是关心科学的,那么科学家就要尽可能用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达。”没想到的是,“公众能听懂的语言”,引来的是那么不同的反响。

在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可,并获BBC“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后,坊间的声音开始有所转化。亦有人开始表示:“游戏和科学本就是孪生兄弟。”

作为“石头剪刀布”共同第一作者,许彬证实,研究团队题为《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的论文,早在2014年7月25日即正式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跨学科期刊《科学报道》上。如今,从《科学报道》期刊官网上查询,依然能显示,该篇论文于2014年5月6日提交至《科学报道》,《科学报道》于当年7月7日接受该论文,并于7月25日发表。

在此之前,2014年4月21日,关于“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成果已经上传至美国康奈尔大学预印本库arXiv。据《新民周刊》记者了解,arXiv系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由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博格于1991年建立。虽然上传该网站的文章系未经同行评审,但该网站自2004年起就已实行一套“认可系统”。在该套系统下,作者首先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或来自另一位具认可资格者的保荐,或依照某些内部规定自动授予。比如来自著名学术机构的作者,通常会自动得到认可。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赖恩·约瑟夫森在内的19位科学家曾抗议他们的部分文章被 arXiv 管理者退回,而其他文章则被强迫更改分类。总之,能上传到arXiv,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2014年4月30日,《麻省理工评论》即以《如何在石头剪刀布中胜出》为题,介绍了该项来自中国学界的研究。当年5月5日下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战略委员会召开2014年度会议。作为会议的报告人,“石头剪刀布”研究参与者周海军难免有些犯愁。作为一位70后学者,又有留学德国的经历,他于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这次,面对众多前辈,他原本准备做一个大报告,可由于会议发言时间的限制,他觉得不该按照最初的方案演讲。

因为当时“石头剪刀布”研究已争议不断,周海军不得不在报告开始前作出决定——压缩原本报告内容,只谈“石头剪刀布”。在报告开始之前,周海军甚至主动给台下的同行前辈“打预防针”,他说:“因为论文还没有正式发表,所以我下面讲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据在场者透露,当时周海军此言一出,席间传来轻微的笑声。在报告开始的最初阶段,周海军每每提及“石头剪刀布”,就如同喜剧片的笑点一般,引发台下笑声。然而,当他详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时,场内笑渐不闻声渐悄,气氛庄重严肃起来。

“这应该不是三岁小孩能做的。”面对布满屏幕的公式,周海军事后感慨,“我从来没列出过如此长的公式。”当时,对于会场上包括十几位院士在内的“学术大咖”之质疑,周海军直白地回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做实验。”

尽管当时认为该项研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研究的抽样数据还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将抽样样本扩大,而且要考虑文化、年龄等因素,可参与报告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当时就表示:“这是一项科学研究,是对纳什均衡理论的挑战。”

当科学不再时髦

王志坚是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研究员。事实上,浙大该课题组的主任恰是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许彬。最近,当美国科学院院士、实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始人普洛特(Charlie R. Plott)教授到浙大访问时,也发表了对该实验室乃至“石头剪刀布”研究的看法。

普洛特说:“我认为这一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选取了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小的问题,这一问题看起来毫无价值,但实际上却非常深入。这一博弈的结构贯穿了经济学中众多的博弈模型,因此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众多博弈模型相交之处,并集中在一个非常简明的例子之上,是非常好的科学成就。”普洛特甚至勉励研究团队:“你们现在所研究的问题正是别人都认为是很傻的问题,但是你们认为是正确的方向,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坚持。”

来自普罗大众的认知,从最初一边倒的不解,到逐步认可这确实是科学研究。恰如1973年陈景润发表(1+2)的详细证明,迟至1978年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其间的五年,是一段浑沌时光。而2015年,又不似1980年代之初。“这是社会的浮躁,还是科学家的浮躁?如果陈景润‘1+1=2’的研究放在今天,可能也会惹来争议。”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最近曾向媒体朋友发出这样一条手机短信。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之人,似乎更认可学界人士来挑毛病。王志坚曾经在一次酒后写下博文:“一直以来,我一直为自己怎么会去浙大读物理系而有点恼,尽管,物理系是我的选择,而浙大,却不是我的选择。 但是, 今天晚上, 我发现,能成为浙大物理系学生值得骄傲!因为,曾经浙大物理系可以培养出像许良英这样的人:第一学期选课单的‘将来志愿’一栏,他写下‘当代物理学权威’;第二学期写的是‘理论物理学家’,第三学期变成‘追求真理’,到最后两个学期则自豪地写上‘做一个人’!”

许良英是浙大前辈,1942年毕业于浙大物理系,1957年被错划“右派”,1978年恢复公职,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恢复工作后,他主编了《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2008年获美国物理学会“安德烈萨哈洛夫奖”。(记者|姜浩峰 撰稿|陈慈林)

链接:怪咖研究集锦

“猴子与公平”研究

2009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兰斯·德瓦尔和萨拉·布罗斯南关于“猴子与公平”的研究。

科研人员在实验开始给每一对猴子同样的奖赏——黄瓜,后来他们给每对中的一只吃甜葡萄,本来很高兴接受黄瓜的猴子看到同伴得到葡萄时便不再接受黄瓜,并用黄瓜袭击饲养员。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要求公平、公正的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有。

七大赛局理论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费雪亦曾注意到石头剪刀布。他曾著有《石头剪刀布——生活中的赛局理论》。这本畅销书总结了生活中的七大赛局理论——囚犯困境,比如削价竞争;公共资源的悲剧,比如网络塞车;搭便车,比如占用公共资源却不想付钱;胆小鬼赛局,比如在路上有人硬是想切进某条车道;自愿者困境,比如倒垃圾;两性战争,比如老公想去看球赛,老婆却想去看电影;猎鹿问题,比如某个人不合作,脱队行事。

全球都有石头剪刀布

游戏规则——石头打剪刀,布包石头,剪刀剪布。

虽然动作相同,但这项游戏在各国口令却各不相同,澳大利亚人叫“剪刀-布-石头”,巴西人的口令是“Jan-ken-po”,欧美国家的口令是“石头-剪刀-纸”。

在我国各地的口令也不尽相同,比如北京人读作“(cèi)、丁、壳”,天津人叫“锛、铰、裹”,秦皇岛人叫“笨、老、头”,承德人叫“恰、气儿、敲”,山西人叫“丁、杠、猜”,上海人叫“猜、咚、猜”……

19世纪中叶,伦敦甚至成立了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 2002年该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用于国际比赛的规则,并举行了年度世界冠军赛以及很多地区性和全国性赛事,乃至有人动议将之引入奥运会。

衢州职业装设计

胶南工服制作

柳州订做职业装